2025年3月28日,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开通三周年之际,教育部召开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2025年部署会,以“人工智能与教育变革”为主题,围绕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高质量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再上新台阶进行了系统部署。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出席会议并讲话。怀进鹏强调,要坚持智能向善,更好拥抱和善加利用人工智能。各级教育部门要强化数据安全、人工智能算法安全保障,各级各类学校要引导师生正确使用智能工具,高校要围绕人工智能加快学科和专业布局,加强人才培养和相关研究,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分析认为,怀进鹏部长提出高校要围绕人工智能(AI)加快学科和专业布局,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核心背景和战略考量:
一、全球科技竞争与战略需求
(一)技术主导权争夺: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各国(如美国、欧盟、日本等)均已将AI列为国家战略。中国需要通过教育布局抢占技术制高点,确保在全球竞争中不落后。
(二)国家政策推动:中国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加快AI人才培养,高校学科调整是落实国家战略的具体举措。
二、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需求
(一)产业智能化转型:AI技术已渗透到制造业、医疗、金融、农业等领域,但相关人才缺口巨大(据预测,中国AI人才缺口超500万)。高校需培养复合型人才支撑产业升级。
(二)新质生产力培育:通过AI技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如自动驾驶、智慧城市、AI芯片等),需要教育体系提供智力支持。
三、技术发展与学科融合趋势
(一)学科交叉需求:AI不仅是计算机科学的延伸,更需与医学、材料学、社会科学等领域深度融合(如AI+医疗、AI+教育)。传统学科边界被打破,高校需重构课程体系和科研方向。
(二)前沿技术跟进:AI技术迭代迅速(如大模型、具身智能),高校需通过学科更新保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避免教育与产业需求脱节。
四、教育体系自身改革需求
(一)适应性调整:传统教育模式难以满足AI时代对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要求,需通过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如增加AI伦理、数据科学等)培养新型人才。
(二)产教融合深化:高校需与企业联合建立实验室、实训基地,推动产学研一体化,解决AI领域“学术研究强,产业落地弱”的问题。
五、社会就业与未来技能储备
(一)就业结构变化: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全球约30%的工作可能被自动化取代,同时AI将创造大量新职业(如AI训练师、算法工程师)。高校需提前布局,帮助学生适应未来职场。
(二)全民AI素养提升:除专业人才培养外,AI基础知识(如编程、数据分析)可能成为通识教育内容,助力社会整体数字化转型。
六、实施路径与挑战
(一)学科建设:增设AI学院、交叉学科专业(如智能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二)师资培养:引进国际顶尖学者,推动现有教师AI能力培训。
(三)资源投入:建设算力基础设施(如高性能计算中心)、开放共享数据集。
(四)伦理与安全:需同步加强AI伦理、隐私保护等课程,避免技术滥用风险。
因此,怀进鹏部长的倡议本质上是将教育作为国家AI战略的基石,通过高等教育改革解决人才短缺、技术瓶颈和产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这一布局不仅关乎科技竞争力,更关系到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范式能否成功转型。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简称:高校联盟)是由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东北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重庆邮电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曲阜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海豚大数据科技等全国54家高校、企业共同发起,于2018年5月26日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正式成立。迄今为止,联盟发展会员300多家, 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联盟由一批积极投身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教育事业的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自愿组成的公益性、全国性学术交流服务平台。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良、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担任联盟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担任联盟理事长。联盟工作接受工信部、国家网信办等政府部门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联盟主要工作是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加盟微信13651193492)
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
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全称是“山西省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是经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管理委员会批准,于2023年10月在太原成立的第一批专业研究人工智能、赋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独立法人组织。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依托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及理事会资源,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发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的系列文件精神和工作计划,将研究院打造成为山西省发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的示范应用推广平台,同时面向全国开展人工智能业务。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担任。研究院内设AI产业学院共建中心、实训实习就业中心、实验室建设中心、专家智库等6个职能部门。欢迎加入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专家智库,共同赋能高校AI人才培养及产教融合事业发展。
高校区块链专委会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区块链专委会(简称:高校区块链专委会),是由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郑州大学、贵州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山西农业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陕西师范大学、中国网安、海豚大数据科技等全国40多家高校、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于2019年12月7日在广东省佛山市正式成立。目前发展高校及企业会员70多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陈纯担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名誉顾问;福州大学教授蔡维德、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主任斯雪明教授、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狄刚担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名誉主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区块链中心主任陈钟教授担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主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主要工作是促进高校区块链教育,为高校区块链专业建设及学科发展提供专家咨询服务。
高校元宇宙专委会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元宇宙专业委员会(简称:高校元宇宙专委会),是由清华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汕头大学、河北金融学院、保定市元宇宙协会、英伟达中国、海尔衣联网研究院、海豚大数据科技(天津)有限公司等全国20多所高校、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于2022年11月5日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软件与虚拟现实领域专家赵沁平担任高校元宇宙专委会名誉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名誉院长、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高级顾问李伯虎担任高校元宇宙专委会名誉主任;清华大学信息国研中心可信软件和大数据部常务副主任邢春晓担任高校元宇宙专委会主任委员。目前已发展高校及企业会员30多家。高校元宇宙专委会主要工作是促进高校元宇宙教育、加强校企合作、推动元宇宙专业建设及学科发展,为元宇宙教育教学提供专家咨询服务。
高校数字经济专委会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简称:高校数字经济专委会),是由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北京印刷学院、西藏民族大学、河北金融学院、重庆财经学院、苏州城市学院、北京中关村软件园、百度、海豚大数据科技等全国60多家高校、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于2024年1月12日在北京正式成立。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姜旭平、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赖茂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姜奇平、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吕本富担任高校数字经济专委会主任委员。高校数字经济专委会主要工作是促进高校数字经济专业建设及学科发展,推动产学研合作,为高校数字经济专业教育教学提供专家咨询服务。